-
面对台湾问题,“党指挥枪”表现得更加重要
我们面临着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只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的建军强军思想,人民军队必将创造新的辉煌。[全文]
-
对话外国记者:美国现在很魔幻
美国成了一个解决不了问题的国家:解决不了枪支暴力问题,解决不了堕胎权利问题,解决不了基础设施常年失修的问题,更别说毒品泛滥这样的问题了。为什么会这样?[全文]
-
中印关系最大的困难在哪里?
印度打压中国企业,其实是有传统的。过去日本、美国去印度投资,其实也都遭受过类似的经历。印度很多管理部门,有时候说查账等等,他是要非正式地拿好处的。[全文]
-
如果俄乌战争久拖不决,“一带一路”布局将如何调整?
如果战场形势长期化,那么“一带一路”就要调整,原来走西面这一块的要向西南、东南或者中亚、南亚、西亚、东南亚、东北亚,还有非洲、拉美这些板块投放。中国的回旋余地大,过去叫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全文]
-
美国“后院”开始造反,对中国发展经验兴趣强烈
每次中国人来肯尼亚,我们都得到医院。但英国人来到肯尼亚,我们都会被说教。我们不需要演讲,我们更需要工作。我们希望少一些竞争,多一些合作。我们需要共同努力,而不是互相争斗。[全文]
-
从全球文明节点的视角,定义香港的未来
这些大都市在许多方面也具有文明的特质,构成了东西方文明之间互动联系的节点。它们经历过的起起落落、它们复杂的历史都证明:这些节点要么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东西方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要么成为不同文明和文化冲突的前哨,即某种文明要压倒另一种文明。[全文]
-
绝对主权是抵御颜色革命的唯一途径
美西方对中国“颜色革命”的企图从未消失。不少国人都有幻觉:我们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颜色革命”不过是“狼来了”的杞人忧天。这其实是犯了不能透视历史的幼稚病。 [全文]
-
“从精神上站起来”
“当中国媒体人和学者听到我们美国记者和学者批评美国政治陷入僵局、美国社会陷入严重冲突的时候,他们会非常不高兴……他们跟我们说,你们不要再说美国怎么不好了,我们不会相信的……相信美国有美好的未来,是令我们中国人走出黑暗日子的动力。”[全文]
-
美国:操纵欧洲,这三招就够了
难怪不久前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长叹一声: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家园的梦想已经破灭,取而代之的是一场噩梦,欧洲正在经历着一场“划时代的崩溃”。施泰因迈尔固然直言批评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但他的这番话也一语道出他作为欧洲自强派人士的巨大悲哀。[全文]
-
未来俄罗斯会不会再次转向亲西方?
如果未来普京不再执政,俄罗斯还能不能出现一位具有凝聚力的领导人?未来俄罗斯有可能会再次转向亲西方,拥抱自由主义吗?俄罗斯如何彻底防止西方民粹主义的侵蚀?[全文]
-
外国人如何看《这就是中国》
现在世界范围内对西方模式感到失望的人越来越多,这是西方制度各种弊病造成的,所以我们把中国作为一种参照系,进行全方位的国际比较,对很多外国人也有启发和帮助。[全文]
-
构成形式相似,为何欧洲国家最后没走“中国式”道路?
对于人民内部矛盾,我觉得我们确实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互联网的世界有时候也不是简单地一封了之,而是要通过理性的沟通,逐步使我们互联网的受众参与者都更多地成熟起来。[全文]
-
乌克兰生物实验室六大疑点,美国究竟害怕什么?
从我们业界来看,美军在乌克兰开展的生物试验活动,它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卫生活动,它开展的一些生物试验的高精尖的程度超出乌克兰军事发展的需要和乌克兰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全文]
-
普京成为“革命者”,中国也要超前思考新秩序
我们有很多人,特别从事金融工作的人,往往被限在西方话语里边,认为这一切都是市场形成的,货币、汇率都是市场形成的。现在我们看得太清楚了,背后有强权,有投机。货币讲白了就是信用,没有信用,这个货币一分不值。一旦这个道理为更多人认识到之后,将是一场革命。[全文]
-
多数国家想改革国际秩序,而俄罗斯在“革命”
俄罗斯通过这么一场军事行动,事实上成为改变国际秩序的革命者,其他多数国家也希望改变这个秩序,但他们大多是改革者。一方面是“革命”,一方面是“改革”,两者的作用都很重要。“改革”实际上已经持续相当长时间了。[全文]
-
这场史无前例的信息战,给中国敲响一记重要警钟
在平时的网络舆情事件里边,如果出现微观个案问题,不能只在宏观上讲我们取得了多少进步、解决了多少问题,这是不够的,要有一套精细的话语来应对。面对犀利提问,也不能讲八股套话,不要一上来就三点、五点,西方人记不住的。[全文]